保育

大嶼山的生物多樣性 大嶼山郊野公園和海岸公園 生態網誌

擁豐富及少數具保育價值物種 多元生境有利各類保育

香港境內共有二百多個離島,當中以大嶼山面積最廣,佔地約147平方公里。島上主要有連綿不斷的群山,包括著名的鳳凰山及大東山,亦有幾近全天然的漫長海岸線。大嶼山地貌獨特,加上其鄰近水域提供了多樣化的自然生境,例如林地、灌木林、草地、河溪和淡水沼澤等。島上高地是本地少數仍有原始森林覆蓋的地點之一。大嶼山擁有多元的自然生境,富於生物多樣性,並孕育出多種稀有的原生植物,以及具保育價值的動物物種。

有趣物種

盧氏小樹蛙

盧氏小樹蛙於1952年首次在南丫島發現,為本地原生物種;體長僅約1.5厘米,為本地所錄得體型最小的蛙類動物。盧氏小樹蛙棲息於茂林地面的濕潤落葉中,極需暫存水池交配繁殖。小樹蛙背部呈淺棕色,並有獨特的 「 >< 」型深色斑紋,為其提供良好保護色。其自然群落分佈狀況非常有限,只曾於大嶼山、南丫島、蒲台島及赤鱲角發現。為保育小樹蛙,有關方面於1990年代順利落實遷地保育計劃,使其免受赤鱲角國際機場發展計劃影響;現時,小樹蛙的自然群落分佈已屬穩定。然而,小樹蛙仍易受多項因素威脅,並為本地三種受 《野生動物保護條例》(第170章) 保護的兩棲類動物之一。

盧氏小樹蛙 1 盧氏小樹蛙 2
圖1: 盧氏小樹蛙; 背上有明顯的深色“><” 型紋
馬蹄蟹

馬蹄蟹為古老的動物群落,其最早的化石紀錄可追溯至四億七千五百萬年前,因而經常被視為「活化石」。全球現存四個馬蹄蟹品種,當中兩種可於香港境內找到,即中華鱟及圓尾鱟。馬蹄蟹一般在幼年時棲息於潮間帶生境,成年後才離開海岸,轉往海洋生活。大嶼山海岸線漫長,為幼年馬蹄蟹提供了數個理想地點,包括䃟頭及水口,可作重要的繁殖及育幼場地。然而,與世界上其他地方的情況相若,香港馬蹄蟹的數目正急降;其生境遭不斷騷擾及破壞,加上不同的人為活動,令其存活備受威脅。

馬蹄蟹 1 馬蹄蟹 2
圖2: 中華鱟 (左); 於大嶼山潮間帶覓食的馬蹄蟹 (右)
毛葉杜鵑

毛葉杜鵑為本港最珍貴的原生杜鵑之一。目前,本種已列入香港稀有及珍貴植物,並受《林務規例》 (第96章附例) 保護。本種長有白色或玫瑰色的花卉,因此深具觀賞價值。新洲位處北大嶼山海岸,於1999年獲指定為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,因該處長有本港已知規模最大的毛葉杜鵑群落,並於春天在高灌木叢中盛放。

毛葉杜鵑 1 毛葉杜鵑 2
圖3: 毛葉杜鵑

相關網址

大嶼山郊野公園和海岸公園概況

大嶼山郊野公園和海岸公園概況
圖4: 大嶼山島上及鄰近水域現有及擬議保護區制度

大嶼山的郊野公園

自70年代起,香港已設有深具條理且行之有效的保護區制度,以保護自然資源。現時,香港約有四成土地面積,已按《郊野公園條例》(第208章)的規定,獲指定為郊野公園及特別地區,以作保育、郊野康樂及戶外教育用途。

大嶼山有約七成土地,已獲指定為郊野公園,當中包括北大嶼郊野公園、北大嶼郊野公園(擴建部分)和南大嶼郊野公園。兩座著名山峰,即鳳凰山及大東山,均位處南大嶼郊野公園範圍內,每年吸引數以千計登山人士。郊野公園內高地起伏不斷,而在多個山峰更可盡賞壯闊秀麗的景觀,遠眺島上四面八方的景色,包括優美的南大嶼海岸線與北面的赤鱲角機場,同時保留了各重要生境,例如天然河溪及山地林。

除郊野公園外,大嶼山共有八個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及兩個特別地區;設定目的為保育島上重要的生態資源。

大嶼山的海岸公園

現時,大嶼山周邊水域有四個海岸公園,包括沙洲及龍鼓洲海岸公園、大小磨刀海岸公園、大嶼山西南海岸公園和南大嶼海岸公園。四個海岸公園乃根據《海岸公園條例》 (第476章) 設立,以期保育中華白海豚及江豚、其生境和公園範圍內的海洋和漁業資源。

為進一步保育大嶼山的海洋環境,政府將繼續推展設立就香港國際機場三跑道系統而擬議的海岸公園。擬議設立海岸公園,將讓大嶼山一帶合共不少於7,100公頃的水域,受相關法例保護。長遠而言,透過積極的保育管理,把具重要生態價值的水域劃為海岸公園,預期大嶼山的海洋生境將因而更臻完善。

大嶼山擁有多元的自然生境、豐富的生物多樣性,以及具保育價值的動植物物種,因此我們十分重視大嶼山的保育工作,並於2017年年底開展了貝澳、水口、大澳及其鄰近地區的生態研究,以進一步了解大嶼山生態方面的現況,探討合適的保育措施。

我們將生態調查期間的一些有趣發現撰寫成一系列生態網誌,藉此向公眾展示大嶼山的生物多樣性及推廣自然保育。

陸上遊蹤

Load More

探索潮間帶

Load More

愛護自然

Load More

來自天空的訪客

Load More